文章

【訪談摘譯】三十年的深陷其中(This Christian Cult Took THREE DECADES of Her Life)

This Christian Cult Took THREE DECADES of Her Life 訪談連結 主持人 Dr. Steven Hassan 介紹來賓 Tanya Diaz,分享她被捲入「國際基督教會」(International Churches of Christ,簡稱ICOC)三十年的親身經歷。Hassan 自1982年起便開始協助脫離此教派者,並在他1988年的名作《對抗心靈控制》即已提及。 Tanya 出生於墨西哥,有薩波特克(Zapoteca)原住民族裔背景。她在1995年被該教派從墨西哥大學校園招募,後被帶到美國波士頓,並成為領袖長達20年。她的主要任務是招募更多拉丁裔女性,拓展到中南美洲與西班牙語社群。她直到2023年才徹底脫離,並希望喚醒西語社群對類似以聖經包裝之操控團體的警覺。 Tanya 離開 ICOC 後創立了一個西班牙語 podcast《Voces:宗教倖存者的神聖空間》,幫助其他信仰受害者重建自我。她表示,這次受訪是她復原歷程的重要一環。她感謝另一位倖存者 Sochil Martin 的介紹,也對主持人  Dr. Steven Hassan  深刻了解該教派結構感到驚訝與感動。 此類團體的特徵是「門徒制」(discipling)或「牧羊人式」(shepherding)架構:每個人都有一位「門訓夥伴/師傅」,需向其完全坦白個人生活,該門訓夥伴再向上回報,形成金字塔結構。教派會控制成員的生活大小事,包括生活作息、戀愛對象、學業選擇,甚至要求放棄不信者伴侶、變賣財物奉獻,尤其在大學校園進行秘密招募。 當她18歲時, Tanya   在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被招募,當時正值人生尋找理想與方向的時刻,短短十五天便受洗了。她坦言自己天真地相信那些自稱是學生、聲稱「非宗教團體」的招募者。 她受邀參加所謂的「價值研討會」與免費晚餐,被愛心轟炸式的接待所迷惑。 她(有天主教背景)當時完全不熟悉何謂福音派基督教,更不知 cult 為何物,只覺得他們看起來「乾淨健康」,熱情有愛。進入後才發現,逐漸被要求全然順服上層指示。她主修國際關係,因此被視為特殊人才,進一步被賦予跨國宣教責任,甚至參與前往古巴等地的秘密宣教。 她成為「宣教士」,並開始對所謂「門訓領袖」供出所有私生活資訊。她的父母與妹妹後來也在她影響下加入此教派。有人勸...

【文章翻譯】成功的代價是什麼?波士頓(基督教會)運動(At What Price Success?)

圖片
  成功的代價是什麼?波士頓(基督教會)運動 原文刊於 《基督徒研究期刊》一九九三年冬季號 摘要      波士頓基督教會或波士頓運動是一個充滿活力、富爭議性的國際教會運動,其根源來自傳統基督教會。與傳統基督教會一樣,波士頓運動教導洗禮是得救的必要條件。與之不同的是,波士頓運動踐行專制式的門徒訓練。波士頓運動在洗禮教義上所仰賴的每一段聖經文本,都可以證明不足以支持他們的觀點。門徒訓練程序雖然是他們成功的主要原因,但也是造成嚴重的內部和外部問題的原因。儘管他們目前正嘗試糾正這些弊端,但似乎仍未滲透到問題的專制性根源。      當我們評估像國際基督教會(通常被稱為波士頓基督教會,以下簡稱波士頓運動)這樣一個充滿活力的新教會運動時,應該從哪裡開始呢?也許應該從一個人遇到 —— 或被這個運動遇到 —— 的地方開始。從那一點開始,我們可以觀察一個人參與其中、接受門徒訓練,最後受浸的過程。在那裡也可以注意到,這個運動在教義和實踐上的一些爭議性。      因此,我們將考慮瑪莉(一位三十多歲的迷人女士,波士頓運動的成員)和麗莎(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女士,福音派基督徒)之間最初的相遇和隨後的關係。 波士頓式的門徒訓練      有一天,麗莎正在工作,獨自坐在一旁吃午餐。瑪莉走過來自我介紹,並詢問是否可以和她同坐。在交談中,她們發現彼此有許多共同點:她們都是斯堪地納維亞人後裔;她們在美國同一個地區長大;她們都從事護理工作;她們都聲稱與耶穌基督建立了關係。      隨著友誼的萌芽,瑪莉邀請麗莎參加星期四晚上的「查經班」。麗莎問:「是誰在教?誰會參與?」瑪莉笑著說:「只是一群信徒聚在一起研讀聖經。它是非宗派的。」麗莎和瑪莉一起參加,在那裡認識了許多很棒的人。這些人不僅友善,而且看起來都是真正有愛心和關懷的人。麗莎仔細聆聽課程,沒有發現任何與她的聖經知識相違背之處。      在查經班之後的幾天裡,麗莎在那裡認識的人都會打電話給她,跟她聊天,看看她過得如何。她非常感謝他們的關注與關心。當她認識這些人之後,她發現這些人真的很努力活出他們的信仰 —— 不只在星期天早上,而是整個星期。在這些人,特別是瑪莉的鼓...

【影片釋譯】ICOC 約有八成的會員流失率(Baptisms & Retention 1979-2023)

圖片
     這位 David Pocta 從九零年代開始加入 ICOC,也在其中擔任領袖多年,現在仍是 ICOC 教師團隊 一員。     上方截圖取自 這段 2024 年發布的 影片 。影片中他分析了 ICOC 過去四十多年來的發展階段。其中他提到這個令人震驚的官方統計數字。意譯如下: ICOC 從 1979 年創立以來 一直到 2023 年之間 全世界的 總受洗人數 為 573,795 人 2023 年回報的 現存會員人數 為 109,136 人 換言之, 離開的人數 共有 464,659 人 換算下來 粗估的流失率為 81% (計算式: 464,659/573,795=0.8098... ) 也就是說 平均每 五個人 受洗加入 ICOC 從教會大門進去後 就有 四個人 從教會後門離開了 會留下來的只有 一個人 不禁要問: 這個官方數字說明了什麼? 您覺得呢? 歡迎留言發表看法或親身經歷!

【文章摘譯】有毒的基督教:國際基督教會/波士頓運動(Toxic Christianity)

圖片
 ( 原文連結 ) 首先要明白,離開國際基督教會(ICOC)從來沒有「正確的時間」或「正確的方式」。他們有著典型的「進退兩難」(Catch-22)心態——他們自詡為「上帝的運動」,因此他們永遠不會錯;即使他們錯了,你仍然不能離開,因為沒有其他「運動」可以加入!既然幾乎沒有人曾獲得國際基督教會領導層的許可和批准而離開,為什麼人們認為離開的方式如此重要?這聽起來很傻,但許多人(我曾經也是其中之一)認為,「如果我以正確的方式做事——以恰當的方式提出問題,展現正確的態度,盡可能清晰描述問題的本質,領導層就會停止這台機器並徹底改變它。」這聽起來很傻,但許多國際基督教會成員仍然堅持這種觀念。這個神話最終會消亡,但消亡得非常緩慢——因為按照國際基督教會的規則玩,根本就不可能贏。我至今仍記得 Kip McKean 在一次全職會議上談到那些離開國際基督教會的人時說過的話。他引用了老鷹樂團(The Eagles)的搖滾歌曲《加州旅館》(Hotel California)中的一句歌詞:「你可以隨時退房/但你永遠無法離開」。在國際基督教會,情況確實如此,那些試圖離開它並保留一些文明和溝通的人會大吃一驚。   (文字摘譯自本文)     一、 本文作者(即「X先生」)的生平經歷及其重要轉折的前因後果 曾是領袖和有影響力的人物: 本文原發表於1994年。作者曾是波士頓運動/國際基督教會(ICOC)的一員,並且曾是一位領袖。基普·麥基恩(Kip McKean)在1985年提到傑瑞·瓊斯(Dr. Jerry Jones)是他的英雄之一,而作者視傑瑞·瓊斯為他的朋友。作者也提到了自己在ICOC的經歷和對其運作模式的理解。 內部質疑與試圖改變 : 作者與許多人一樣,曾經相信如果以正確的方式表達意見和提出問題,能夠促使組織的領導者改變其運作方式。他認為波士頓運動/ICOC存在「嚴重的教義異端」(serious doctrinal heresies),並對其領導者的一些態度和神學立場感到沮喪,同時對組織成員的高離開率感到震驚。 核心理念的分歧 : 作者在1991年10月寫信給基普·麥基恩,挑戰他進行一場公開討論,以解決他認為波士頓運動中存在的嚴重教義異端。他指出,「開放的心、開放的聖經、開放的思想」曾是波士頓運動領導者的主題,也吸引了他及許多人在承受個人和事業代價的情...

【文章翻譯】當掩蓋的真相被揭露時(by Nadine Templer)

說明 : Nadine Templer 曾與丈夫 Mark Templer 在 ICOC 倫敦分會一同服事,本篇貼文內容提及的人事物,即與她在倫敦時的經歷有關。Mark 曾出版數本屬靈叢書,如《義人的祈禱》(The Prayer of the Righteous)。Templer 夫妻曾在多處 ICOC 教會服事,也曾被教會官媒 報導 。文中並未直指名諱的加害者,即為 ICOC 早期迄今之重要領袖 Doug Arthur —— 他近年已被控訴疑似涉及多起教會內的性侵性虐事件。 (原文 在此 )

【資訊整理】ICOC/ICC 在美國涉訟事件(2022-2025進行中)網頁資料彙總(2024/11/19更新)

圖片
◈ 基督教媒體: Christian Chronicle ↳ “ 訴訟指控 ICOC 的「系統性虐待」” The Christian Post ( 中譯 ) ↳ “ 訴訟:國際基督教會濫權,對成員施加財務壓力,甚至導致自殺 ” Roys Report  /  Ministry Watch ↳ “ 五名婦女起訴基督教 組織 ,指控其掩蓋兒童性虐待行為 ” Christian Headlines ↳ “ 國際基督教會因掩蓋兒童性虐待和財務操縱行為而面臨訴訟 ” ◈ 其他新聞媒體: Rolling Stone(滾石雜誌) ↳ 2022/12/31   “ 不是你「隔壁的那間教會」:訴訟稱該「邪教」無視虐待,實施「金字塔體系」 ” ↳ 2023/08/03   “ 這教會承諾拯救他們的靈魂;離教者則說它是一個「邪教」 ” Fox News (福斯新聞) ↳ “ 多名婦女控告基督教 組織 涉嫌虐待和掩蓋事實:「焦慮和抑鬱的根源」 ” Daily Mail (每日郵報) ↳ “ 五名婦女起訴基督教組織 — 國際基督教會—「掩蓋對兒童的性虐待,並對成員施加經濟壓力,以至於有些人自殺」 ” The Guardian (衛報) ↳ “ 美國基督教團體被控掩蓋未成年人性虐事件 — 訴訟稱國際基督教會領袖未報告並密謀掩蓋對婦女和兒童的虐待行為 ” LA Times (洛杉磯時報) ↳ “ 訴訟指控 — 教會領袖隱瞞了對幼童的性虐待行為 ” ◈ 訴訟案件相關: 本案特設網頁 ↳ 內有原告訴狀:目前已有 六宗訴訟 ,共 廿名原告 ;委任律師 Bobby Samini 其他律所分析 訴訟進度查詢 ↳ 2023/10/26 ,洛杉磯法院案件編號: 23STCV16423、23STCV16430、23STCV18426、23STCV24432。 ↳ 2023/10/30 ,據可信消息指出,另一知名律師 John Phillips  已確定代理美東數州的相類案件,正在另外提起訴訟中。 ↳ 2023/11/14 ,據原告法律團隊消息,目前 在洛杉磯、波士頓、喬治亞都各有另外三宗、共九宗新案件正在準備中 ,也有 愈來愈多證人出面 為原告方提供證詞。 ↳ 2024/4/14 ,目前訴訟即將進入正式庭審前的 「證據開示」(discovery phase) 階段...

【文章轉載】濫用權力去虐待,還是善用權力去建造?(王春安)

導讀 :領袖與他們所傷害的人通常有著相似的過去,虐待者最懂得在眾人中挑選一個和自己有相同人格問題的人做受害者。重建自我形象是擺脫有毒的羞恥和虐待關係的關鍵,也是健全群體生活的重要基礎。領袖要學習放下因世代轉變而讓他們感到不舒服所產生的抗拒,只有放下執著,與年輕人分享權力,才能和新生代在權力上學習共存。 《境界》出品 推薦閱讀【信仰反思】 濫用權力去虐待,還是善用權力去建造? 文|王春安             播音|張心            後期|Jack 音頻請點擊: 播客: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jingjie/episodes/ep-e2no40e YouTube: https://youtu.be/GbvYZUtk19g      一些不健康的神學傳統,將自我視為罪性遺傳的本質,自我價值、自愛、自尊在屬靈上都是不被接受的。這種文化中的牧者和教會鼓勵會眾自我否定,企圖徹底消滅人的自我。聖經中,自我的確可以指負面意義的老我和自我中心的狀態,但同時我們不要忘記,自我是依照神的形象與樣式被造的,也可以指人的靈魂和生命在上帝眼中看為寶貴,因此是人應當珍惜的。      人的自我形象就是神的形象的固有承載者,神的形象意味著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被神賦予的正向的自我價值、自愛的能力,可以實現自我的潛能。自我是神所賦予每個人內在生命的基礎,人類因此才有能力負起道德責任,才能在靈裡自由地去愛神愛人。在墮落的狀態中,罪的表現是對自我滿足的無止境渴望,它造成放縱任性,不把他人當人看;自我無力勝過罪所帶來的毀壞和無能。一個在基督裡的新我,並不是取代或消除了自我,而是透過聖靈的大能獲得自我的更新,成為基督裡的新人。      不健康的自我貶抑,常常被濫用屬靈權柄的領袖用來名正言順地控制人,讓信徒否定自我,不去感覺和思考,打掉自己的任何志向,只剩下對領袖的盲從。 其實,任何人若只談宗教的教義,卻忽略自我這個重要的基礎,就是一種宗教上的瀆職。因為自我的發展是一個人靈性成熟和領受屬靈祝福的基礎。神的恩典帶來屬靈的醫治,是...